近期,面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严阵以待,全力以赴防控。一些基层乡村甚至“各显神通”,拿出诸多“硬核”劝返措施。一时间,诸如模仿关公“镇守”村口劝返点、“带病回乡不肖子孙”横幅、拿起大喇叭让大家不聚餐等,引发网络议论。
那边厢,基层“硬核”劝返花样翻新;这边厢,网上不断有了质疑。“是不是做得过火了”,“设路障劝返妨碍了自由通行权”,更有人指出一些“劝返”措施是违法行为。应当说,有些质疑是有道理的,应当维护其表达和质疑的权利。然而,疫情当前,面对巨大的不确定威胁,始终将民众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并没有错。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有些“硬核”劝返措施略显夸张,但只要有利于疫情控制,也应获得公众的理解。
其实,随着此次疫情的发展变化和春运的“刺激”,不少医疗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都发出提醒——相对于大城市,基层乡镇和农村可能是一个薄弱区域,防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而种种“硬核”劝返措施,正是基层积极配合整体防控、努力阻断病毒传播的体现。既有利于维护基层民众的健康,也体现出基层组织的动员和执行力量,更有利于防患未然,缓解基层医疗服务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流动社会”的特征较明显。正因为如此,防控疫情面临的情况更复杂,挑战更大。针对此次疫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实现摸排、防控和隔离的手段自然会有所不同。这并非故意装怪,而是根据实际,以较低成本在防控上打好“提前量”。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殊时期,我们不妨对种种“硬核”劝返多一些理解。毕竟眼下正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期,“硬核”劝返目的不是阻断人际交流和自由通行,而是由点及面,尽快消除疫情。
因此,我们要呼吁民众,对于各地正在实行的劝返,多些理解配合。不论哪一方,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早日战胜疫情。而与此同时,各地负责实施劝返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也不妨多些耐心和方法,对做出支持配合的民众表示谢意。这其实并不难。有时候买瓶水,递一包湿纸巾,甚至和风细雨,微笑以对就可以换得对方支持。倘若在劝返时,只是一味强调“硬”、强调“凶”,不仅无益于取得别人认可,相反可能产生冲突、带来安全隐患,结果自是得不偿失。
疫情防控面前,生命安全大于天。面对巨大威胁和不确定,谨慎再谨慎,严密再严密,应该凝聚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该宅着就宅着,该戴口罩就戴好口罩,该绕行就辛苦绕行一下。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就如网上某地一村书记所说的,做好了疫情防控,“春节年年有,今年不拜年,明年也还有。”(特约评论员 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