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金墉离职后,世行仍难以“美国优先”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朱景波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1-15

 2019年世界银行上班的第一天,金墉行长宣布辞职,国际舆论哗然。除事出突然外,这一变化给已陷入低谷的多边主义投下了又一个阴影。金墉为什么辞职?这一决定将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其继任者会否把“美国优先”带入世行?

  在辞职信里,金墉表示,他在2月1日离职后将加入一家专注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机构,并同时准备开启学术研究活动。他本人并未详解离职的原因,但评论普遍将此事与美国现政府挂钩,认为是后者的施压迫使金墉选择了离开。

  相对于美国现政府上台后执行单边主义、推行恢复煤矿生产、质疑气候变化,金墉支持全球化,倡导清洁能源,关注环境问题,他领导的世行基本不再为煤电提供融资支持。从世行内部来看,金墉在2012年开启首届任期及其后2017年连任,均是在奥巴马政府提名和支持下实现的。他上任后大刀阔斧推行世行人事改革,引发内部员工的强烈不满,积累了不少矛盾,在连任时也遭遇内部不少抵制。

  金墉任职以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给予支持。他赞成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世贸组织改革方案,支持多边自由贸易,坚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2014年以来,金墉多次公开表示支持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设立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落实。金墉曾指出,全球基础建设投资贷款需求接近1.5万亿美元,而全球多边发展银行和私人投资商只能提供大约2050亿美元贷款,亚投行的成立将有助于解决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匮乏的现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金墉对中国减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也大为赞赏。

  在金墉的大力推动下,2018年世行通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项增资与股权重组协议,中国在世行核心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股权由4.68%提高至6.01%,投票权由4.45%提升至5.71%,与位居第二的日本差距进一步缩小。

  鉴于金墉在任职期间积极推动世行与中国扩大合作,其突然离职无疑会对中国带来一定冲击,但在世行这个多极化机构内,中国是合作增量,不论谁当新行长,对这一点都无法忽视。就中国而言,在世行的主要关切正逐步从借款国利益向股东国和合作伙伴关系国利益转移,特别是如何通过逐步增加投入增信释疑,使世行主要成员国能真正接纳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金墉离职后,下一任行长将来自哪里?世行自二战末成立以来,其行长一直由美国人担任,且都由时任美国总统提名,这成为不成文的惯例。同时,美国是世行的最大股东,享有“一票否决权”。多年来,世行行长的人选问题被高度政治化。早在2012年,当金墉首次被提名时,来自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的候选人就提出挑战。那是世行成立以来,首次有其他国家的候选人与美国提名的世行行长人选进行公开竞争。显然,人们期待看到世行更为民主化的进程。

  可以预料的是,美国提名的世行新行长候选人必将经受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审查。如果美国政府在人选问题上明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未来将会遭到世行其他成员国的反对,包括其盟友在内。

  而且,从历史过程来看,历任世行行长虽由美国提名,但基本所有行长上任后都更多地从机构自身的利益出发,也都希望尽可能地避免来自东道国美国的政治干预,从而获得更多的股东国支持,并加大对资本市场和私人部门的依赖。2005至2007年间世行陷入混乱,就被其内部人士认为与时任行长沃尔福威茨直接推行美国外交政策有密切关联。因此,美国如果想继续保持世行成员资格并保持其正常运转,就必须确保其对世行的“现实主义”真正是“有原则”的,而不能肆无忌惮地奉行“美国优先”路线。(国际锐评评论员)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朱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