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行动诠释“中国好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编辑:廖今冬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19

吴秀之

  2008年~2009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0年~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2年~2013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4年~2015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8年~2019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5届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年里100余条献血记录,总献血量相当于40位成人全血的总和。这就是 “十佳无偿献血达人”荣誉称号获得者、2018年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的青年艺术家鲁立。

  在鲁立的建盏陶瓷工作室,他的办公桌后一个台子上,放着厚厚一摞的荣誉证书,随便翻开一本,上面文字内容都让人感慨不绝。“中国好人”、“江苏省好人”、“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优秀志愿者”、“南京市道德模范提名”、“美丽江宁人”.......

  一个个让人心撼的荣誉称号,仿佛是一面面让人在社会道德前进路上的旗帜;一本本红色的证书,仿佛是一块块心灵教育的基石,它们散发出一股力量,用透彻的真知灼见,让人们体悟到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感觉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幸福感优越感。

  20年来,鲁立用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20年来,鲁立用他的热血诠释着大爱!

  平常中润物于无形,点滴中化心于无间。站在面前的这位80后小伙子,如果不是这些鲜红的荣誉证书,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位大爱无疆的公益人士。儒雅之中带着一丝腼腆,劲健中透出怡人的快乐。善源起于爱心。鲁立生长在农村,从小爷爷和父亲对他要求就特别的严,从吃饭举动到待人接物,从尊敬老人到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家庭严格的要求使鲁立从小在村民眼中就是一个很可爱、很听话的孩子。正是这些优良传统的延续,从小在鲁立心中就播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

  鲁立永远也忘不了199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年仅15岁的他经过一家乡村医院。他看到有一个男人在医院门口举个牌子跪着请求好心人献血。他了解后得知,因为这位男人的老婆难产,手术急需用血。围观者中有不少人前去爱心献血,出于好奇的他想看个究竟,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可惜苍天无情,由于献的血不能当时就用,最终这名孕妇和双胞胎都不幸离世。 覆水难收无奈何,誓逐阳光追梦想。也正是那时起,鲁立才知道为什么要爱心献血;也正是那时起,鲁立才暗自决心:我一定要长期坚持无偿献血,让我的爱心变成美好的希望。

  从此,在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便时常出现鲁立的身影。每隔十几天,他就前往紫竹林的市血液中心,撸起袖子献上1—2个单位的血小板。十几年来,他已积累了100多本无偿献血证书。

  2010年,南京市血库告急!鲁立得到消息后,迅速联系他所熟悉的一些爱心献血朋友,立即为市血液中心组织了一次活动,小组成员全部参加了南京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通过这次活动,鲁立感觉到,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于是,他和常永青、谢平等朋友们自发成立了一个爱心无偿献血小组“六朝迅友团”(现更名:挚友爱心公益)。一旦血液中心缺血,爱心无偿献血小组所有成员便一同前往,共同爱心献血。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这一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一百多人加入他们的爱心无偿献血小组。用鲁立的话说,“我们小组就是紧急备用血库”。

  “鲁立就像一团火,能够影响和带动他身边的人。”近60岁的常永青是鲁立发展的无偿献血组成员,提到鲁立他连声称赞。“以前同学、朋友、同事也有不理解的、说闲话的,但看到他那么坚持,也确实做成了事情,很多人都参与进来了。”常永青说,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经常组织献血、捐赠、慈善等活动,感觉生活很有力量、很有意义。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鲁立第一时间就想到血库可能需要一些紧急备用血,他迅速通知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无偿献血,同时在单位门前拉了一条横幅,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爱心活动中。

  雨露宏施种福种,慈悲广播人心暖。鲁立不但以无偿献血播撒慈善,还通过捐资捐物来奉献爱心。2014年,鲁立通过朋友介绍,去参观和考察一家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当他看到那些贫困地区孩子渴望读书和得到温暖的眼神,心中不由涌起一股热流,仿佛这些照片上的孩子正向他伸出求助的双手。回来后,鲁立和几个朋友迅速参加到公益慈善活动中。

  捐赠物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严格要求,为了便于存放物资,鲁立甚至租了一间仓库,常常是白天上班,晚上分拣衣物,经过清洗、消毒、熨烫、打包,然后才发给被捐单位。自2014年起,鲁立每年坚持向四川大凉山、贵州贫困山区捐资捐物。据了解,几年来他拿出自己平日积攒的零花钱,给贫困山区捐赠衣物、学习用具就达到几万件。几年已累计捐献5万多件衣物、学习用具。

  在一次前往四川凉山运送慈善物资中,遇到了阴雨连绵天气,在凉山州的首府西昌,越野车不停奔波了三个小时之后,仍处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山路上。而这条路上,有碎石,有塌方,有跟随道路一起流淌的河流,有从山上倾泻而下横在路中央的泥石,还有跟路一样宽并足以将车身淹没的大水坑。为了保障这些物资安全达到,他们每个人心都悬到了嗓门口。这些物资,倾注了很多人的爱心,寄托着很多人的希望,包含着很多人的盼望。直到安全到达目的地时,每个人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心头一个沉重的包袱。几年来,鲁立他们共向四川贵州等地的二十多所学校和地区进行了捐资捐物,慈善,是阳光,是雨露,是爱心,是灵魂,是希望,是寄托,它给人健康成长的希望,让你在充满阳光的田野中茁壮成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鲁立说,其实,公益并不遥远,慈善就在你我一念之间。因为心存善念献爱心,情系社会暖千家。慈善之美,美在人心,美在社会,美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坚持一辈子很难。”鲁立用情,理解社会;用爱,感悟社会;用行动,感恩社会。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蔓延开来,当许许多多的人为了阻隔疫情留在家中时,鲁立却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以社会责任为目标,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关注社会,乐善好施,积极参与到打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攻坚战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好人”的责任。

  我们摘取一些鲁立参与防控捐赠的日记:

  1月31日15:10,去江宁区秣陵街道元山社区了解抗击疫情所需物资,顺便送去消毒用酒精5瓶;

  2月1日,采购口罩6000个;

  2月2日,捐赠下午,与张俊、谢平一起到江宁区秣陵街道捐赠口罩3000个,15:30回工作室;

  2月3日,捐赠1000个口罩给中国药科大学;

  2月4日,上午,捐赠1000个口罩给江宁区杨柳湖社区居委会;

  2月4日下午,13:00和谢平先生一起出发去杨柳湖社区居委会和中国药科大学,16:00回到工作室。

  2月5日,下午14:00和谢平先生一起出发去秣陵街道捐赠60瓶消毒用酒精,并向元山社区捐赠40瓶消毒用酒精,16:00回工作室。

  2月6日下午,14:30与邓极龄先生出发去杨柳湖社区居委会捐赠40瓶消毒用酒精。

  2月7日,14:10与邓极龄一起出发去汤山柏家庄捐赠600个口罩和40瓶消毒用酒精给江宁区交通局汤山柏家庄疫情防控点。

  2月12日,14:30与邓极龄、胡金萍、谢平一起出发去东山街道,捐赠给江宁区东山街道消毒用酒精140瓶。

  2月13日,13:45与邓极龄、谢平一起出发去九龙湖派出所,捐赠给江宁区九龙湖派出所消毒用酒精60瓶。

  2月14日,14:00与邓极龄、谢平一起出发去东善桥,捐赠给江宁区东善桥派出所消毒用酒精60瓶。15:10从秣陵街道出发去元山社区,捐赠给江宁区元山社区消毒用酒精60瓶。

  自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以来,鲁立没有回家一次,他10岁的女儿经常打来电话:“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啊”。鲁立总是耐心解释,爸爸在工作,爸爸在有事,爸爸回去给你买喜欢的东西。直到女儿电话中向他发火:“爸爸撒谎,我不想理你了。”即使这样,鲁立也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一次,把他的工作室当成了家。他每天和张俊、赵静、王宁、邓极龄、谢平、唐燕骏、王娟鹃、马月等为捐赠物资采购运送奔波,还积极义务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对一些擅自出门的人进行劝阻,对不戴口罩的免费发放,不到一个月,零散发放口罩800多个。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鲁立不是企业家,只是一位从事建盏工艺的工作者,但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慈善当成人生幸福的源泉,心灵的绿洲。爱心无论大小,善举不分先后。在抗击疫情面前,正是鲁立这样无数爱心人士,以涓涓爱心的汇聚,温暖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凝聚起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阻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在全国人民抗击这场疫情阻击战胜利之歌中增添了一个响亮的音符。

  今年6月,鲁立经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9个部门综合审核,被授予为: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荣誉。

  提起“三带”(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鲁立不但在江苏有名气,在福建的建阳,更是有名的“二哥”(鲁立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哥哥)。鲁立师从建盏大师孙福昆,和师弟陈荣成立了《百人百盏》工作室和《一品堂·荣赐》工作室,他常去建阳区水吉镇进行烧盏艺术创作。

  建窑位于福建北部的建阳县,建窑黑釉瓷器,始于唐末,盛于两宋,衰于元明。主要有兔毫、鹧鸪斑、曜变、乌金、柿色等著名的茶盏。建盏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流程,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炼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而且建盏烧制的温度要达到一千三百多度,连续烧制十余小时,如果是柴烧要达三十小时左右。鲁立每次去建阳,回来都像生了一场病,白天到一些师傅家中交流学习,问寒问暖,晚上到工作室不是拉坯就是烧盏,有时忙一个整夜不休息。尽管这样,他在做好自己艺术同时,也不忘帮助别人。不但把有些客户需求告诉做盏师傅,有时还给他们垫付周转资金。张小灵每次提到鲁立,总是说:“二哥就是我的亲兄弟。”谢朝华、陈乃文和徐长和他们常说:“鲁立要是长时间不来,心里总有点想他,总感觉因为他身上有一股让人精神振奋的力量。”

  为让建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让它走进艺术殿堂,鲁立不但帮助联系建盏宣传,还帮助一大批人让其作品送到专业艺术馆收藏。为此,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专门为他颁发了“福建省陶瓷文化传播大使”荣誉称号。鲁立自己也二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金奖。他的作品也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民族艺术馆等收藏。

  艺无止境,大爱无疆。鲁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社会的楷模,名副其实的中国好人!

  (吴秀之,著名美术评论家、鉴赏家)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廖今冬